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实务问题探讨

一、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新特点。

从当前刑事审判实践来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案件数量多。2000年我庭共受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38件,占当年收案总数191件的19.89%;2001年我庭审理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42件,占今年收案数148件的28.37%。其中,上半年收案16件,下半年收案25件,下半年比上半年增加了9件。2001年二审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有上升,上半年收案27件,而下半年收案则达31件,比上半年多了4件。

2、涉案金额大。2000年全年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涉案金额为123万余元。而2001年涉案金额达220万余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78.[……]

Read more

一人公司犯罪主体问题

作者:周洪兵

在我国以往的法律规定中,是不承认一人公司的法人资格的。我国的新公司法已于2006年1月1日生效,对一人公司作了特别规定。随着该法的颁布实施,一人公司无论在商事领域还是在刑事领域,都出现了新的问题。在刑事领域,一人公司犯罪中如何区分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显得尤其重要,故笔者就一人公司犯罪主体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一、一人公司的概念及分类

一人公司,顾名思义是指股东仅有一人,并由该股东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资或者所有股份的公司。广义上的一人公司包括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一人股份有限公司,我国新公司法仅规定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故本文所指一人公司仅指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就一人公司而言,有形式上的一人公司[……]

Read more

过失危险犯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运用,不仅致险源在激增,而且过失犯罪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了。为了防卫社会,虽然当代各国在立法中均把那些过失地将他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置于严重的危险状态的行为予以犯罪化,但在理论上认识并不一致,而且我国关于过失危险犯的刑事立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加以完善。

「英文摘要」Boththedangersourceandthelevelofdangerincreasesharplyalong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andwidespreadutilizingofmodenscienceandtechnology.Alt[……]

Read more

试对贪污罪犯罪主体的探讨

提要:贪污罪犯罪主体从建国初始,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往往从法律到法条,缺少实证性的探讨。本文试从贪污罪犯罪主体的历史沿革到具体构成来探讨其主体的分类,并且提出了贪污罪共犯的划分。

关键词:贪污罪犯罪主体国家机关共犯

一、前言

我国刑法中的贪污罪,最早见之于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①,该条例第二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企业、学校及其附属机关的工作人员,凡侵吞、盗窃、骗取、套取国家财物,强索他人财物,收受贿赂以及其他假公济私违法取利之行为,均为贪污罪。”此外,该条例还规定军人、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犯贪污罪,也适用该条例。

1979年7月,我国第一部刑法典②通过,标志着我国刑事司法进入法典化阶段[……]

Read more

浅议“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地位

根据我国《刑法》第385条、第388条的规定”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构成要件的一个必要条件,本文从当前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的冲突,受贿罪的本质,解决的办法等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的冲突

我国《刑法》第385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务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

我国刑法界将《刑法》第388条规定的行为称为斡旋受贿或间接受贿,在斡旋受贿中,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人谋取正当[……]

Read more

也谈强迫他人向第三人借钱后占有如何定性

作者:刘飞新闻来源:正义网3月5日检察日报实务版刊登了党新生、陈天和王青钊三位同志撰写的《强迫他人向第三人借钱后占有如何定性》一文,作者认为苏某、张某的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抢劫罪的特征,应定性为抢劫罪。笔者认为此观点值得商榷,理由如下:

一、苏某、张某的行为构成绑架罪而不构成抢劫罪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立即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其他要求为目的,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抢劫罪与绑架罪在犯罪客体、主体和主观方面基本相同,客观方面亦有相似之处。两罪的主要区别是:(1)两罪的行为手段不尽相同。前者通过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方法迫使被害人[……]

Read more

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后又投案不能构成自首

作者:李晓东周启银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犯罪嫌疑人周某盗窃后自动投案,公安机关对其取保候审。案件起诉到法院后,周某因惧怕刑罚,于是逃往外地躲避审判,后迫于司法机关的压力和亲友的劝说,又主动到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盗窃的犯罪事实。

[分歧]: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于周某逃跑后又投案的行为是否构成自首,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周某虽然在取保候审期间因惧怕刑罚而逃跑,但在司法机关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前能够主动投案,应视为主动投案。因为其归案接受审判毕竟不是司法机关采取措施将其抓获,而是其主动投案的结果。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应当认定为自首。第二种意见认为,犯罪[……]

Read more

“出钱消灾”与抢劫

“出钱消灾”与抢劫

作者:龙彪发布时间:2005-11-1608:22:00

——————————————————————————–

2003年7月15日凌晨,黄某等三人酒后驾驶摩托车一起回家,途中见李某和两个青年女子站在路边。黄某等停车下来,黄某对李某说:“你自己一人搭两个妹子,给一个妹子我们‘玩玩’。”李某说:“不行,她们都是我的姐妹。”黄某等人即对李某拳打脚踢。李某叫那两个女子逃走,并对黄某他们讲其身上有钱,可以给钱他们去“玩”。黄某问多少钱,拿出来。李某掏出150多元钱,黄某顺手拿去。而[……]

Read more

“侦查陷阱”所获证据的合法性判定

侦查陷阱,又称警察圈套,是指侦查人员为获取对某一公民提起刑事诉讼的证据,而运用一定的手段引诱该公民实施犯罪行为,再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一种侦查手段。由于通过此种途径获得的证据存在明显瑕疵,其合法性尚处于不确定状态,对当事人定罪量刑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国立法尚未对该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笔者举出办案实践中一相关案例,供同仁探讨。

[案情简介]

2003年11月2日夜,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携带伪造的“饮食旅馆业定额发票”3张,到小肥羊饭店兜售,饭店工作人员回答“这事你与老板说”,并借机报警。公安局税警队干警迅速赶到,在了解到张某某只携带假发票3张后,便佯作该饭店老板,称需要发票10万元,约定次日在胜利宾馆门前[……]

Read more

刑法修正与罪名(下)

三、正确理解两个“补充规定”确定的罪名

(一)如何确定《刑法修正案(四)》第四条第一款的罪名

《刑法修正案(四)》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四十四条之一:‘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补充规定(二)》根据该修正案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罪状,将本罪的罪名确定为“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这是《刑法修正案(四)》第四条新增设的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