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科学家杀妻案”

我们看到“科学家杀妻案”的报道和讨论已从一个法律命题“是否应判处死刑”异化为另一个伦理命题“杰出人才的生命是否比其他人更有价值”。

我们认为我们还是该回到原命题上来。综观全案,我们从已认定的案件事实可以看出:被告人徐建平是因家庭琐事发生争执后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其后为掩盖罪行而分尸。至于是临时起意的激情犯罪(直接故意杀人),还是间接故意杀人或过失致人死亡,尚存在疑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仅凭杀人和分尸两个犯罪情节而不考虑被告人的一贯表现和被害人的过错(对引起争吵和打斗有一定过错)即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就判处其死刑是不恰当的。

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认为“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其中“欠债还[……]

Read more

应建立职务犯罪大侦查格局机制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职务犯罪呈现出涉案人员群体化、法律认定复杂化、作案过程交织化、作案手段智能化等时代特征,而检察机关原有办案机制固有的弊端和缺陷在新形势下也日益显现,建立一个信息畅通、力量整合、突破有力、运转高效的职务犯罪大侦查格局机制,已逐渐成为全国检察机关的普遍共识和实践方向。

职务犯罪大侦查格局机制,是指以检察机关为办案主体,上下级检察院一体化侦查、同一检察院侦捕诉等职能部门左右协同、与执法执纪等外部单位统一协调,从而保障高效地查办职务犯罪的大侦查态势和工作机制。

一、以“捕诉引导侦查、侦查跟踪捕诉”为内容,构架同一检察机关内部的新型侦捕诉关系,提高案件证据的补强能力。

检察机关内部侦[……]

Read more

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的行为构成赌博罪

【案情】:2009年4月一天,被告人董某、余某经共同商定后,在将乐县安达汽配修理厂二楼开设赌场。董某、余某准备了赌博用的工具后,分别约来了谢某、徐某等4人一起进行赌博。董某、余某也参与赌博,赢得赌博款36000元。董某、余某还分别向徐某等人抽头渔利,共计10000元。董某在参与赌博过程中,曾向谢某借了6000元用于个人赌博的赌资。以上赌博资金累计为52000元。案发后,被告人余某在逃,并向同乡王某表示有投案意愿。2009年10月25日,王某通过电话向将乐县公安局余某称,次日带余某到刑警队投案,因余某正在前往福州学习途中,约定10月31日由王某带余某到将乐县公安局投案。10月29日,将乐县公安局[……]

Read more

浅议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

最高院第1373次审委会通过,2006年1月23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2条至第4条对有关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问题作出规定。

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告人的年龄不仅涉及应否依法为其指定辩护律师以及案件应否公开审理等重大程序性问题,而且关系到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大小以及对其适用何种刑罚等重大实体问题。因此,查证并准确认定未成年被告人的年龄,是办理每一个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能回避,关系到正确执行法律、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问题。《解释》第2条至第4条针对司法实践中有关未成年被告人刑事责任年龄的三个方面问题作出了规定:

第一[……]

Read more

浅析共同犯罪

案例一、甲和乙均与丙有仇。一日,两人各自埋伏(无意思联络)在丙回家的路上,甲开枪射击丙,未中。乙开枪射击,命中丙,丙遂中弹身亡。

案例二、甲与丙有仇,甲邀约到乙,谎称只是想将丙的脚打断,使其成为残废。某日,甲乙将丙堵在回家的路上,进行殴打。乙想将丙打残,遂砸其腿部。甲一心想置丙于死地,用砖头猛砸丙的头部,致丙死亡。

案例三、甲乙经共同谋划后到丙家盗窃,两人分头搜索财物。甲进入保姆的房间,将独自在家睡觉的小保姆强奸。对此,乙并不知情。

案例四、甲掌管国家机密,乙是某国的间谍。乙经常宴请甲,利用甲酒后放松警惕套取到国家机密。

案例五、甲追杀丙,丙慌不择路进入一体育馆,乙远远看到此情况,偷偷将体育馆出口处的[……]

Read more

关于罚金刑如何执行问题探讨

2004-2-17【大中小】编者按:修订后的刑法关于罚金刑的适用增加了很大的比例,占413个罪名中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这无疑是对犯罪分子加大了经济制裁的力度。然而,随着罚金刑适用率的大幅度提高,罚金刑执行难问题日渐突出,许多判处罚金的案件无法执行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法院裁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有必要对罚金刑的执行问题进行探讨。

法院判处罚金的案件,大多是并处罚金,极少单处罚金。就并处罚金而言,其特点是,判决生效后,即将罪犯送往监狱劳动改造,这时罪犯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服刑,而根本不会主动去履行缴纳罚金的义务,给执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实践中,造成罚金刑难以执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Read more

侦查中对财产权的限制处分应纳入法律监督的视野

1997年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中国在关注有关“人”的权利行使的正当化、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却忽略了对诉讼中“扣押物”这一与公民财产权息息相关的侦查措施的规范化。立法技术上的缺陷使得扣押等措施滥用,导致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损。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扣押、冻结款物的处分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立法上存在先天缺陷。首先,立法对于“扣押”、“冻结”、“扣押物”、“追缴”、“责令退赔”、“上缴国库”等一系列相关用语没有规范化的定义,缺乏严密性。比如:赃物的范围认定过宽。其次,扣押的决定权和执行权统一赋予侦查机关的权力配置导致扣押程序的启动缺乏权力制衡。再次,缺乏对扣押物的移送、保[……]

Read more

风雨中萌芽的花蕾――评《论犯罪与刑罚》

作者:徐琦来源:正义网风雨中萌芽的花蕾

——评《论犯罪与刑罚》

《论犯罪与刑罚》是意大利刑事古黄学派创始人贝卡里亚的著作。贝卡里亚于1964年4月撰写该书,全书由一个“致读者”,一个“引言”和“47章”组成,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该书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本书问世后立即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被译为多种文字,它对地俄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等国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该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深刻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司法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分析了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现代刑事制度所确立的三大原则,并且呼吁废除刑讯和死刑,实行无[……]

Read more

绑架人质后未勒索财物而放弃犯罪的构成犯罪中止

绑架人质后未勒索财物而放弃犯罪的构成犯罪中止

作者:肖晚祥发布时间:2007-05-2909:06:58

——————————————————————————–

[案情]被告人沈伟于2006年12月5日下午,利用其在上海市李康家中做保姆的机会,擅自将李康之子李昱麟(2006年5月出生)带至本市其外甥女婿马兰山的暂住处,意欲以此向李康勒索钱财。次日,被告人沈伟在其家属的规劝下,放弃了以婴儿勒索雇主钱财的想法,并于当日中午将李昱麟送回家中。后沈伟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分歧][……]

Read more

渎职犯罪中的“恶劣社会影响”从以下四方面认定

“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中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客观方面规定的一个法定条件,属于非物质性损害后果,比较原则、抽象,实践中难以把握和认定,多年来一直是困扰司法机关查办渎职犯罪的一个难点。“严重损害国家声誉”的情形在基层检察院中很难遇到,但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却是基层检察院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情形,由于认识上不统一,导致执法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明确对渎职犯罪中“恶劣社会影响”的理解和把握,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一般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职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形象,引起群众不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