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的发生场域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科学界定

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的发生空间直接决定着交通肇事罪与非罪的区别,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死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

Read more

应将鉴定程序纳入告知范围

程宏詹学军

近年来,司法鉴定的公信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因当事人及其家属对鉴定结论不满而引发上诉、上访甚至是公共事件不断增多。究其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鉴定结论本身的错误,而是因为侦查机关没有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往往只告知鉴定结果,从而导致鉴定程序缺乏公开性与透明性。因此,笔者认为,应[……]

Read more

聚众赌博罪与开设赌场罪如何区分(检察日报)

张能

开设赌场罪从原来的赌博罪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罪名后,由于司法解释并没有对开设赌场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在区分聚众赌博与开设赌场上不易把握。而在该两罪名的区别认定上,关键就在于对“赌场”的认定。首先,开设赌场罪中所谓的“赌场”,除了网络虚拟空间以外,必须是一个物[……]

Read more

公诉人当庭宣读起诉书的规定真能达到预期效果?

宣读起诉书是我国刑事审判的必经程序。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八十一条也规定,起诉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告人的基本情况、案由和案件来源、案件事实、起诉[……]

Read more

检察日报:赃物犯罪应依不同情形确定定罪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产犯罪、经济犯罪呈现高发趋势,作为其下游犯罪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下称赃物犯罪)也日趋增多,社会危害性越来越严重。赃物犯罪不仅严重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还会进一步诱发盗窃、诈骗、抢劫等犯罪,对其应予以重点打击。然而我国刑法和司法解释对于赃物犯罪的定罪标准却没[……]

Read more

玩忽职守犯罪因果关系认定时要把握三点

渎职犯罪中,如何认定玩忽职守行为与所发生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玩忽职守罪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偶然性。许多玩忽职守犯罪危害结果得以发生,并不是行为人所实施的玩忽职守行为所必然造成的,客观危害结果之所以发生往往是中间介入了其他因素。第二,间接性。与玩忽职守因果关[……]

Read more

检委会评议程序要着力于提高决策质量(检察日报)

检察委员会是检察机关的最高业务议事决策机构,直接决定重大疑难案件的审结和其他重大检察业务的实施。检察委员会评议程序是指检察委员会按照法律规定和议事规则,对列入检察委员会讨论的检察业务事项进行评论、决议的程序。直面检察委员会评议程序存在的问题,规范评议规则,是提高检察委员会议事决策质量、履行法律监督职[……]

Read more

对绑架杀害人质后勒索财物是否构成绑架罪的讨论?

作者:邵栋豪骆东平赵顶峰聂昭伟林振通胡伟邓维聪等读者

编者的话: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绑架他人并将其杀害后勒索财物的行为,是定一罪还是定数罪,认识和做法都不一致。本报6月5日刑事审判专版疑案讨论栏目刊登了郭婕、陈庆涵关于“本案应认定一罪还是数罪”的文章。编者将该案交读者讨论,旨在使读者从不同角度对此案的[……]

Read more

刑事和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本土化探索

作者:罗欣新闻来源:检察日报近年来,刑事和解作为在实践中兴起的一项新型的刑事案件处理机制,对于积极解决轻微刑事案件、妥善处理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的实践价值,已经得到社会的一定认可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与北京市检察官协会于7月21日、22日在北京举办了“和谐[……]

Read more

审查起诉阶段应重视对疑犯自报身份的处理

沈?

犯罪嫌疑人自报身份,是指在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不能得到有效证明,在起诉书中采用按“自报身份”认定其身份情况的现象。犯罪嫌疑人身份是审查起诉阶段应当查明的基本事实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犯罪主体的正确认定、刑罚的准确裁量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犯罪嫌疑人故意自报不真实身份[……]

Read more